|
<P>时报牵线搭桥 现场名角云集 百家媒体报道</P>
<P>由时报牵线促成的“巾生魁首”汪世瑜收台湾艺人陈志朋为徒的昆曲盛事,昨日终于尘埃落定。昨天下午,由青年时报社与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联合主办的“情牵昆曲——巾生魁首汪世瑜与歌坛名优陈志朋的跨界结缘”——陈志朋拜师仪式,在苏州昆剧院兰韵剧场盛大举行。</P>
<br>
<P>陈志朋正式成为汪世瑜门下弟子 </P>
<P> 堪称国宝级的昆曲大师汪世瑜,在50余年的演艺生涯中可谓育人无数。在昨天的采访中他自豪地表示,凡是活跃在舞台上的小生演员,几乎都曾受过他的指点。不过真正行过拜师礼的,在陈志朋之前只有4个——大徒弟陶铁斧,曾经担任浙江昆剧团副团长,现任浙江越剧团副团长;二徒弟周志青是原浙江婺剧团当家小生;三徒弟就是白先勇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里的男主角俞玖林;还有一位女弟子徐铭,是杭州越剧院的著名女小生。</P>
<P> 而陈志朋这位昔日“小虎队”里歌舞技艺最出色的“小帅虎”,昨天成为汪世瑜正式收归门下的第五个徒弟。同时,他也成为汪世瑜跨界收下的第一个明星徒弟。因为前不久在北京拍戏时脚部受伤,陈志朋疼得都下不了地,剧组劝他休息静养。但他却忍着剧痛坚持拍完了所有戏份,为的就是能够早点拜师,向汪老学习昆曲。昨天,陈志朋终于在最传统的拜师仪式上,如愿以偿地叫了汪老师一声:“先生!”</P>
<P> </P>
<P> 拜师现场星光灿烂</P>
<P> 汪世瑜是昆曲界的巾生泰斗,按照传统,拜师仪式的主持人必须是一位在业内很有名望的人。当年汪世瑜收大徒弟陶铁斧和三徒弟俞玖林时,主持人就是著名的“昆曲义工”白先勇。而此番汪老收陈志朋为徒,时逢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举办,于是,这个重任就落在了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身上。</P>
<P> 除了主持人名望很高之外,文化部艺术司和中国昆曲界都对时报主办的这次活动非常重视。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张明、全国政协京昆办公室主任赵景发等嘉宾专程出席了拜师仪式,而沈志华、古兆申、周秦、张继蝶、杨守松、严峰等昆曲专家也见证了这一跨界收徒的时刻。</P>
<P> 由于汪老在业内的德高望重,来自浙江昆剧团、上海昆剧团、江苏省昆剧院、苏州昆剧院等全国7大昆曲院团,全都派出了负责人到现场祝贺。拜师现场可谓是星光灿烂,浙江昆剧团团长、二度梅获得者林为林,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、二度梅获得者王芳以及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携“昆曲王子”张军等名角一一到场祝贺。而曾经受过汪老指导的中国越剧第一女小生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梅花大奖获得者茅威涛,因工作原因无法亲临现场,还专门发来了贺信,称此次拜师为“一次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致敬!”</P>
<P> </P>
<P> 全国100多家媒体给予关注和报道</P>
<P> 如此之多的昆曲界名人济济一堂,难怪全国政协京昆办公室主任赵景发感慨地表示,虽然他出席过很多个拜师仪式,但是“以往的拜师都是很普通的圆桌会议,像这次这样敬畏传统,如此正规宏大的拜师仪式,我还是第一次经历,叫人印象深刻。”而此次拜师仪式,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前来报道。中央电视台派出了一套和三套两个频道的记者。另外,来自新华社、上海、北京以及江苏等全国100多家媒体,也对此次拜师活动进行了采访和报道。</P>
<P> 作为主办方代表,本报副总编金毅在拜师仪式上表示:“汪世瑜和陈志朋,一个是巾生魁首,梨园大家;一个是青年才俊、歌坛名优,他们的跨界结缘,是昆曲界的盛事,是艺坛的佳话。我们作为主办方,非常高兴地看到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。祝贺这一对师生从此开始一段新的艺术旅程。青年时报是以青年读者为主的报纸,我们希望这次拜师,也能够促成青年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更多关注。”</P>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