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志朋 舞台剧压力山大 前一夜,通宵赶戏到早上5点,赶上7点飞机到上海,参加当晚典礼。陈志朋说:“为了戏剧,值得。”尽管他没有奖,也没有提名。 和戏剧的缘分,是从小就有了的。小时候,坐在爷爷腿上听戏;在加拿大,读书压力大,就跑去百老汇看戏;演了张国荣,褒贬不一;去年,拜师学昆曲;现在,做话剧“监制”,从头管到脚,生活不易。 做舞台剧,陈志朋表示,亚历山大。 做监制压力大,因为什么都要操心
这两天,陈志朋正在外地拍一部古装戏,特意为了这个颁奖典礼赶回来。 回来的目的不是为了领奖,而是和戏剧谷的合作。今年夏天,由他监制的话剧《三十天后,我们再结婚2011》将进行第四轮演出。“我一直听身边的朋友提到上海现代戏剧谷,也知道赖声川、林怀民这些大师都落户在戏剧谷了,但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和戏剧谷有接粗。” 这出话剧,从2008年开始,演了三轮,似乎并不理想,他们之前演出的剧场——金茂音乐厅甚至都关张大吉了。这一次,剧组希望能通过和戏剧谷的合作,把这出戏的影响力扩大一点,所谓背靠大顺好乘凉。 像这样一出都市男女爱情观话剧,题材并不新颖。现在的剧场,门口黄牛花上几十元就能进去,要么爆笑一场,要么痛哭一场。像《三十天》这样的戏靠什么卖点呢?陈志朋说:“今年我们又有新的改动,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和新话题,比如微博、裸婚、蚁居。。。。。。之类的。它有一点微博气质,很自由,台词很简短也很雷人。” 很好奇,陈志朋“监制”究竟做些什么工作。“我第一次担任话剧监制,是前期工作,从脚本章节、台词细节、舞台构造、演员角色的拿捏把握,一直到前期策划、排练、演出现场以及后期,可以说是全程参与了该剧的运营过程,压力很大。”陈志朋说自从做了监制之后,“我不会自己做导演,太操心了。” 坦白点说,陈志朋出任“监制”是为了“提携”剧组里的朋友,“现在这样的剧团自力更生不容易,我尽量用自己的影响力,帮帮他们。” 演话剧压力大,而且没有档期
“我真的很想自己演,但档期早定满了。”陈志朋说。 对陈志朋来说,舞台上的回忆是酸甜苦辣的。“第一次演舞台剧是参与台湾的果陀剧场,参演《看见太阳》,有点音乐剧的元素在其中。”前两版是一个人演的,第3版找不到男主角,陈志朋就应邀上了。 第二次是跟蔡琴合作《情尽夜上海》,一天排11个小时。“那两出戏演的都是反面角色。我问团长,为什么那么拼命演唱都没掌声,他说因为你是反面角色。”后来,舞台上陈志朋一巴掌打到蔡琴的时候,台下是愤怒的声音,陈志朋感觉到自己终于获得了肯定。 再后来,就是众所周之的接演张国荣的舞台剧。那天,老板把陈志朋叫到办公室,给他38天的时间,出演那个舞台剧。“我喜欢张国荣,他不在了,我通过我的表现,让喜欢他的人在看到他。”巡演完了,不鼓励也就算了,一些媒体总是冷嘲热讽,夹枪带棒的。“不过我完全不在乎外界,蛮佩服我自己的。”38天,要从陈志朋变成张国荣,太难了。 之后,陈志朋便对上舞台,谨小慎微。 学昆曲,老师表示压力过大 虽然话剧舞台上看不到陈志朋,但在昆曲舞台上即将出现他的身影。 “小时候,我跟爷爷睡一个房间。我们家说很传统的闽南话,爷爷听不懂国语,但他会看电视上播的京剧,京剧的锣鼓点,很吸引我。”陈志朋说,“当兵的时候,一边唱歌一边唱河南梆子,演小角色跑龙套,有机会了解了点戏曲。” 来内地发展之后,陈志朋经常会看苏州的戏剧台听昆曲,忽然发现了另一种美。于是,他写了很长的一封信给汪世俞老师,把对昆曲的爱好和希望都写在里头,经过当地某机构牵线搭桥,去年,陈志朋正式拜汪世俞门下,学习昆曲。 堪称国宝级的昆曲大师汪世俞,真正行过拜师礼的,在陈志朋之前只有4个——大徒弟陶铁生,现任浙江越剧团副团长,二徒弟周志青是原浙江剧团当家小生,三徒弟就是白先勇,青春版《牡丹亭》里的男主角俞玖林,还有一位女弟子徐铭,是杭州越剧院的著名女小生。陈志朋在昆曲事业上前途无量。 “我对昆曲是百分之百的热诚。这是小众的艺术,需要传承。哪怕我做幕后,或者做宣传,都无所谓,我都愿意。拜师之后,我每天都去先生家学习昆曲,那段时间,我每天都粘着先生教我,他只要一回家,都可以看到我。”最近,陈志朋因为拍戏进度紧,学昆曲停了一段时间。“但我没有放下,洗澡、上卫生间只要有空,我都是在唱昆曲。” 陈志朋说不久也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做一次展示,具体时间要看老师的安排。 看舞台剧,可以缓解压力
之前,陈志朋在加拿大游学,到纽约看了很多的戏。“那时候我经常去纽约,一天要看好多场歌剧,像《猫》、《歌剧魅影》等等都是那时候看的。现在中国的话剧市场也很不错,我觉得以后也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“百老汇”和“四季剧场”。也会有自己的《哈姆雷特》、《猫》等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。” 近来,影视明星纷纷涉足舞台。比如,李心洁去年曾主演了林奕华的《远大前程》、张信哲和苏慧伦演的《露露听我说》,林心如也演过《甜蜜蜜》等等,陈志朋也监制话剧,“从明星效应而言,有明星参演的话剧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,这对于市场也是有很多益处的。要知道,现在都市人生活节奏很快,在看戏的过程中,跟着台上的演员喜怒哀乐,可以宣泄情绪缓解压力。” “我和我的团队在今年还会筹划一部新戏,但可能不是走《三十天后,我们再结婚》、《爱神马,神马爱》之类的都市爱琴题材路线,也许会是关于家庭的故事,更贴切日常的现实生活,让观众感同身受,因为每个人可能都曾经经历过。剧名我暂时保密,请上海的观众耐心等待,年底就会上演。”陈志朋时刻不忘为自己的剧团做广告。 |